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强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收集了大量资料及实践经验,撰写了《伤寒杂病论》16卷,确立了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阐述了治疗疾病过程中理法方药的统一,成为后世医家研习中医的经典著作,被尊称为“医圣”。1632年,在河南南阳城东,当地农民掘井时挖出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那么,历史上从何时起张仲景开始被称为“医圣”呢?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善于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尤其是脉诊和望诊。他来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历史上第一场开颅手术就是扁鹊所做,被尊称为医祖。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还记得罗大佑的《童年》吗?童年时期的夏季,窗外的蝉鸣声伴随着教室里的读书声,仿佛是在为我们伴奏,而盛夏,也正是从这一声声的蝉鸣声中开始的!
中国针灸博物馆是1953年以民间捐赠文物为基础逐渐积累起来的针灸宝库,位于北京东直门内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灸研究所的成立对于中国针灸界而言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当时是由针灸学大家朱琏任针灸研究所所长,老一辈针灸学家黄竹斋以及郑毓琳、郑魁山父子等众多名家,从全国各地会聚京城,振兴针灸,颇极一时之盛。1953年至今,整整68年,相对5000年的中华文明和2500年的针灸发展史来说,68年只是短短一瞬,而对于年轻的中国博物馆事业而言,68年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
我国中医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宋朝被称为是“中国文艺复兴时期”,宋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而且宋朝算得上是历史上对医学最为重视的一个时期,那个时候出现了很多造诣高深的儒医,对中医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助,尤其是在中医养生文化这一块。
张珍玉是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入选“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的全国百名中医专家之一。他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拥有众多著述,获过多项奖项。
新冠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场气壮山河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打响。中医药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
时代发展的很快,人们的节奏生活也被加快了,有相关数据显示,现不少人都被斑秃困扰了,秃头问题甚至越来越年轻化。其实古人也被脱发困扰的过,慈禧太后就曾经因为秃顶问题被困扰许久。有次,太监李莲英为慈禧太后洗头的时候,不小心梳掉了慈禧太后数十根头发,气的慈溪差人把李莲英打了一顿。后来,李莲英对太医李德裕软硬兼施,逼他尽快为太后搜寻、配制养发药方。李德裕会同宫内太医,遍查典籍,绞尽脑汁,终于制成“香发散”奉献给慈禧太后。慈禧连用数年,青丝不落,过去的落发重新生出。
中风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太高了!据最近统计:我国现有中风患者7000万人;每年新发中风200万人;每年中风死亡人数165万人;每12秒即有一个中国人发生中风;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中风。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至少有80%的中风是可以预防,超过90%的危险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下面是无数临床医生总结出来的《最新防中风三字经》,希望能帮助大家远离这个可怕的魔鬼!